正當北京奧運賽程熱鬧進行之際,8月14日,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在無法再否認、紙包不住火的情況下召開記者會,坦承在海外有帳戶,立刻引燃此地關於扁家海外洗錢案的大新聞。然而,以前很捧、很袒護阿扁,特別是其「反中親日」言行的日本媒體,這回竟彷彿是換個方式繼續挺扁一般,變得非常沉默。
蜻蜓點水扁案
日本全國性媒體,『產經新聞』、『朝日新聞』僅報了一天就打住,『日本經濟新聞』隔了幾天8月19日才草草記述阿扁記者會上的說辭,謂會搖撼在野黨。最絕的是全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8月16日很簡單的報陳水扁、吳淑珍承認「選舉資金約2000萬美元存入海外帳戶,沒有申報」,而脫離民進黨。略掉不提這是「艾格蒙聯盟」提供資料及瑞士聯邦法院行文來台引爆的案子,直接就說執政黨國民黨「追究(陳水扁家)海外洗錢」。後來這件在台灣佔盡媒體版面的大事,日本媒體幾乎沒有再提。當然,後來此案的發展,陳水扁拔擢的調查局長葉盛茂,將國際組織關於扁家海外洗錢的公文資料送交當事人陳水扁,吳淑珍連續17次不出庭應訊等情節,日本讀者是完全不知道的,如果是『讀賣新聞』的讀者,很可能會認為該案是國民黨的政治報復哩!
之前,從2007年2月日媒追報馬英九市長特別費案到三審定讞,可是鉅細靡遺,篇幅密集、詳細,論斷且多引自民進黨,跟此地的獨派心情一樣,一副想盡辦法入罪、斷其政治生路而後快的態勢。如今對阿扁國務機要費案、洗錢案的「語焉不詳」,真是天壤之別。
為什麼日媒不報?「緬懷」阿扁的「反中、親日、台獨」,所以用「不報」、「小報」、「選擇性的報」續挺?還是覺得很糗,以前那麼捧的人,原來操守不乾淨,看走眼了?這只有日本報社及選材記者自己才知道。如果標榜清廉的日本政壇領袖在海外有秘密帳戶、公帑私用、涉嫌洗錢、情治高官員將相關資料給政治領袖當事人會是何等嚴重的事情呢?
相對於不報扁案,日媒現在對馬英九政府的大陸政策倒是再度「鉅細靡遺」,一件一件紀錄,下面就以『讀賣新聞』為例,看看它們是怎麼報的,推敲其用詞有什麼特殊意函。
注視「一個中國」實驗
6月27日,「台灣當局」(26日)解禁了新台幣兌換人民幣(2005年起僅限定在「小三通」的金門、馬祖試辦)。馬英九國民黨政府5月登場,就逐次推動解除對中國經濟的限制。
7月1日,間隔了3年,行政院新聞局6月30日同意大陸「人民日報」、「新華社」派駐記者在台採訪,也解除了大陸地方性媒體派員在台採訪的禁令;陳水扁前民進黨政府,2005年4月,對「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以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無視台灣反對該法律的民意,並做歪曲的報導」等理由,禁止其在台灣採訪。
7月4日,台灣解除對大陸觀光客的限制,兩岸直航班機啟航。日本駐台記者即先深入民間試探溫度,注意到台灣確實歡迎大陸money,南投縣信義鄉的土產店有著「熱烈歡迎大陸同胞」的標語和象徵兩岸友好的蔣介石、毛澤東並列肖像;日月潭不少旅館為了招攬陸客,正在擴建、改建房舍;各地方市街,大陸不喜歡的「法輪功」招牌收起來;觀光局網站給大陸人查閱的解說、指引,採用「簡體字」、首頁不上中華民國國旗等。此前大陸人來台,多為學術交流、經第三國的旅遊,限制嚴格,現今馬政府希望一年接受110萬大陸觀光客,締造600億台幣的商機。可是,民進黨批評「大量接受(大陸)觀光客會造成治安、衛生問題」,間諜等安全上亦有顧慮,受惠的僅是部分旅遊業者。最後結語:「一個中國」的同胞意識會不會增強,這項實驗剛開始。
習慣藉民進黨之口
8月16日,報(15日)外交部宣佈將調整過去以「主權國家」加入聯合國的外交方針,不拘泥於用「中華民國」或「台灣」的名稱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等聯合國專門機構作觀察員;參加奧運的「中華台北」亦可考慮;馬英九政府認為「過去強調主權的方式使兩岸關係惡化,結果反而造成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變狹窄」,要改採「彈性、穩健且務實的」途徑。這是5月上台的「與中國和睦派」馬英九國民黨政府,顧慮大陸對台灣加入聯合國的要求是「獨立的動作」會反彈,而變更的措施;簡述台灣(中華民國)1971年就「一個中國」跟中國大陸爭聯合國的代表權落敗,退出聯合國。前國民黨政府,從1993年起,透過邦交國以「中華民國」的名義活動重返聯合國。之後,2000年傾向獨立的陳水扁民進黨政府登場,2007年以「台灣」的名義向聯合國申請新加入聯合國。 民進黨痛批馬政府是「滅國的第一步」、「傷了台灣人民的心的作法。不是國家的話,也就不需要外交了」。
8月17日,馬英九政府決定接受2005年中國大陸擬贈送給台灣的兩隻大熊貓「團團」、「圓圓」;陳水扁政府2006年因「警戒中國的統一攻勢」,以限制國際交易稀有動物的華盛頓條約等理由,拒絕接受。馬英九是「與中國和睦派」,所以肯接受台灣居民也很歡迎的大熊貓,「提高兩岸和睦的氣氛」。
軋一腳嗆馬
8月21日,「823砲戰」50周年前夕, 聯繫金門和大陸廈門50分鐘航程的渡輪上,台籍旅客客滿,7月有43200名台灣人經此路線進入廈門,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成;馬政府6月擴大「小三通」,計畫興建連接金門和廈門的大橋,甚至研究鋪設從廈門供水的水管、兩地的海底隧道。國民黨主席吳伯雄8月18日說「要將金門從最前線的戰場,變成連接兩岸的場所」,經過了半個世紀,蔣介石時代「反攻大陸」的基地,似乎成了象徵和睦的地方。
8月30日台灣獨派發起馬政府上台百日「嗆馬遊行」。這之前的兩天,28日,『讀賣新聞』藉著預告遊行,也湊熱鬧,大篇幅用獨派、民進黨的口吻和立場,從經濟、內政到外交,一一奚落馬政府的「親中政策」。當選前,馬英九訴求「跟大陸和解,擴大兩岸經濟交流,經濟馬上就會變好」於是高票當選,可是,7月雖開放了陸客來台,卻因油價飆漲、物價上揚,經濟狀況讓民眾有很大的失望感。民進黨批「和中國交流,經濟並未好轉」、「輕視台灣主權」;引述淡江大學教授施正鋒的話「升高對中國的依賴度,擔心中國順勢反擊」,並指出兩岸對話,會朝對中國較有利的方向演進。
在北京奧運期間,馬總統對大陸的少數民族問題、人權問題保持沉默(言外之意,是要跟日歐美採同一抨擊口徑才是正確?才是夥伴?)。6月,天安門事件19年紀念也不像過去那樣嚴厲地批評其人權。陳前總統,批判大陸增加部署射向台灣的飛彈,而馬英九節制不說「中國的軍事威脅」。外交上,8月岀訪中南美,往返雖然皆經過美國,顧慮會刺激中國而低調結束行程,跟李登輝、陳水扁政府利用訪美機會,對有軍事作後盾的美國輿論訴求「台灣主權」大大不同。內政上,馬政府把公營企業「台灣郵政」改回「中華郵政」等,將陳前政府推動的「台灣本土化」政策減速。可是,弱化了獨立傾向,就會有利於中國的統一攻勢,這種憂慮正在擴散。
最令人驚訝的是,該文論說,馬英九當總統前就有一部分人擔心馬「反日」,而6月在釣魚台「(日本)領海」發生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撞沉台灣海釣船,馬政府採強硬態度,台日關係惡化,因台灣居民大都對日本有好感,所以這也是馬的民調支持率下跌的原因之一。――難道台灣政府、居民得像獨派那樣,任令日本侵占台灣的釣魚台、撞翻船隻也不說話才是對日友好的表現?這樣的講法實在是「吃人夠夠」。馬民調下跌跟釣魚台事件有關?如果真有關係,應該是馬政府還不夠能幹,未將屬於台灣的釣魚台爭取回來。
9月2日,引1日『中國時報』說馬為了釋出更多改善兩岸關係的善意,凍結研發射程可到達上海的「雄風2E型」巡弋飛彈,但繼續量產射不到上海的短距離飛彈;陳水扁前民進黨政府為了嚇阻中國,投下資源、資金努開發「雄風2E型」。記述馬的幹部表示「反對升高戰爭的危險」。
有「公式」可尋
9月4日,馬英九(3日)接受墨西哥報紙訪問時說,「兩岸是一種特殊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這一點很重要」;「1992年雙方接受了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就一個中國的解釋不同」,明確否定了「兩個中國」。這改變了表示兩岸是「兩國」的李登輝、陳水扁政府以來的政策,「對中和睦派的馬總統」有意加速拉近兩岸關係。
將這些報導集合起來,不難嗅出其中的「公式」――先敘述現在的新政策和作法,強調「馬英九國民黨政府」是「對中國和睦派」,之後再用李登輝、陳水扁前政府的作法來比較,或是引用民進黨的批評,技巧地把「昨是今非」的感覺傳遞給讀者,而且話中有話。可以確定:日本欲阻擾兩岸關係發展,不曾因時空背景變化而收手。
9月12日『產經新聞』網站報內定為駐日代表的馮寄台去參觀日據時代技師八田與一指揮興建的台南縣烏山頭水壩一事,記載了馮所透露馬總統的指示「赴日前,必須先理解台灣人對日本的特殊感情」。卻不忘「二分法分化」台灣的基本動作,最後補上一句「馮是馬的親信、大陸籍(外省人),沒有對日關係的經驗」。
9月19日,馬英九在台北賓館會見日本媒體駐台記者,馮寄台作陪,就釣魚台問題,表示那是「中華民國的領土」,而鑑於中國大陸、日本亦主張「領有權」,呼籲擱置主權爭議,共同開發釣魚台海域資源。馬英九還表示台灣和日本「雖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實質關係密切」,雙方是「特別的夥伴關係」,願意強化實務層次的台日關係;「由於漁業問題未解決,台灣漁船也不會停止前往釣魚台附近海域捕魚,就很容易引起糾紛」,訴求解決捕魚水域問題,重開民間漁業協議。馬英九也就日方憂慮的兩岸關係改善說明,「兩岸緩和緊張關係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不用擔心台灣海峽發生戰爭」。這次日媒的報導儘管沒有藉民進黨之口批馬,但仍重提6月的釣魚台事件,馬政府一度對日強硬的經過。
日本自詡是有言論自由的國家,但關於台灣,從陳水扁弊案到兩岸關係,其保守派媒體竟基於分割台灣和大陸的主觀意圖,頂著「言論自由」的桂冠,極力技巧地濫用「言論自由」裡面「選擇性」的自由,及憑「主觀好惡」撰寫、論斷的自由,是不是呢? 而由日媒報導的重點擺在馬政府與大陸方面的互動,亦可確知,日本非常在意、敏感台灣與大陸拉近關係,至於纏著陳水扁的弊案及屢被陳水扁亂放炮拖下水的李登輝部分,就顧念他們是「親日反中」的看板人物,以「不報」來為其「遮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