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日欲利用李登輝箝制馬英九

4月4日,日本『讀賣新聞』刊登了一篇標題為前總統李登輝願意擔任台灣新政府「對日關係顧問」的專訪報導。海內外媒體有很多引用和轉載。裡面確實有幾段話值得注意,譬如:李登輝在採訪中說「台日關係比中台(兩岸)關係重要,為了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日本的合作很重要。馬英九不太了解日本,了解日本的人應該要幫忙做工作」。
「台灣事實上是一個國家,兩岸關係即使花很多時間也無法解決,中國窮於處理複雜的內部問題,沒有餘暇顧及台灣問題」,發言裡表示了兩岸動向不會朝「統一」前進的看法。
還有,李登輝聲稱支持馬英九兩岸直航及接受中國觀光客的政策,指出那是「表面上兩岸改善關係」,但對馬英九兩岸簽訂和平協定的目標,表示「做不到吧」。

釣魚台問題是核心

然而,如果光是如此看這篇專訪,恐怕是犯了把日本看得太「簡單」、太「淺」的毛病。『讀賣』為什麼要找李登輝?為什麼此時出現專訪?這些都頗耐人尋味。
該專訪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指出「台日有一部分人,對外省人馬英九在尖閣諸島(日本對釣魚台的名稱)的領土問題會採取嚴峻的態度,而擔憂未來台日關係的走向」。露出來,釣魚台才是日本關注的核心。這段文字寫得非常婉轉、技巧且毒辣。它用「台日有一部分人」,表示台灣也有人是認同日本立場的,提「外省人馬英九」則在挑省籍情節、分化台灣。
日本深知馬英九參加過保釣運動,在哈佛大學的博士論文是研究釣魚台問題,一向主張釣魚台是台灣的。日本和中國大陸有釣魚台主權爭議,相持不下。台灣方面,李登輝、陳水扁政府不敢對日本吭聲,日本只需專力對付大陸即可,如果以後台灣插上一腳甚至和大陸同一口徑,就算日本不承認台灣,可跟以前一樣無視台灣的存在,但終究還是一樁對中、對台兩面作戰的麻煩。日本鐵定要預為謀略。這得在放大格局,並從整個選舉前後、台日關係歷程來審視。

李挺謝向日本輸誠

選前李登輝一度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對總統大選表態,無論是真是假,這可急煞了日本保守勢力,可能還會招來對其立場是否轉向的質疑。今(2008)年2月23日,長久以來與李登輝、民進黨關係深厚的日本右翼大老,前駐泰大使岡崎久彥及前國際法庭法官小田滋跑到台灣與李登輝見面,這兩個人毫不在意干預台灣選舉之嫌,公開挺謝(在日本及其他先進國家是絕對不允許外國人觸碰其國內選舉和內政的,連發言也不行),以帶有威脅和指導意涵聲稱,如果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勝出,「可能會為台灣海峽帶來危機」。在見李登輝之前,岡崎久彥向綠營媒體說,唯有民進黨在總統大選中勝選,「才是台海安全的保障」。顯然,他們是來催促李登輝鮮明旗幟的。
這些日本右翼勢力的指示,李登輝豈敢違逆。果然,投票前夕的3月20日李登輝在台綜院開記者會聲明,「決定將自己這一票投給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雖然他補上一句「我沒有叫大家去投他」,那是他心裡有數馬英九可能會贏,保留後路罷了。
李登輝在記者會上夸夸其言,「作為一個國家領導者,要具備堅定的中心思想,包括虔誠的宗教信仰,誠實的做人態度,開闊的世界觀,……,尤以熱愛自己的國家――台灣」最為重要。他所謂的「中心思想」接到,「熱愛自己的國家――台灣」,不難了解,講白了就是「台獨」;他且藉機抨擊大陸「鎮壓西藏暴動」。日本媒體翌日評說「似乎對強化謝(長廷)的追趕會有一定的加分」。李登輝講的那些道理,都是空洞的表面話,並無新意,那他幹嘛需要大張旗鼓的開記者會呢?實際上,李登輝是再次向日本輸誠、表態――他依舊是乖乖聽日本的話,繼續支持台獨。
其實,李遠哲也是這樣,骨子裡是台獨(他在美國時就與獨派走得很近)卻喜歡假惺惺不明講,所以選前他批馬挺謝的諸多理由很遷強,將馬謝易位也說得通。

用馬的「尊李」做切入

而選舉結果證明,兩李(李登輝、李遠哲)的表態對選情都沒有影響力,出現了不符合日本右翼所寄望的結局,但日方總不能放著不管、總要做點什麼。
3月27日機會來了。總統、副總統當選人馬英九、蕭萬長請益之旅,首先拜訪李登輝。馬英九表示「盡力發展對日關係,今後會向李前總統請益」,李登輝也回應「會協助兩人拓展對日關係」,願做台日的橋樑。看到馬英九仍然「尊李」,遂有了切入點。
2002年9月24日,李登輝接受『沖繩時報』專訪,同年10月20日在一項研討會上,他接連兩次公開說「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台灣只有漁業權」。犧牲台灣利益,護衛日本利益,李登輝堪稱全台第一勇。
再者,馬英九在日本的人脈很有限。同樣的,日本因暗助台獨、阻擋兩岸融合而討厭馬英九,對馬英九也缺乏人脈,現在為了想辦法掐住台灣,不讓台灣跟大陸太接近,於是找肯全心全意奉行日本意志的李登輝最妥當,利用李登輝做切入的施力點。
2000年大選日本很在意李登輝「親日反中」的路線能否延續,後來李登輝透露,他就是屬意陳水扁,所以阻擾連宋配。而這回2008年選出的是馬英九,不是謝長廷,日本憂懼「李登輝路線」完全斷線,因此還是要透過李登輝來「連線」。這應該是很自然的。
1月12日立委選舉後,同月21日日本右翼報『產經新聞』立刻利用採訪李遠哲,嚐試策動鐘擺效應。
總統選舉出爐,保守報『讀賣新聞』在馬李會之後,又立即採訪李登輝。其用心可知,一方面是利用李登輝牽制馬英九,另一方面是透過李登輝蒐集馬英九的情報。李登輝向來對日本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台灣赤裸裸的給日本看。李登輝主動表達願做台灣新政府對日關係的顧問,不啻是向日本交心,他更會為了日本「尖閣諸島」的主權利益,替日本箝制馬英九,真不愧是日本利益在台的頭號經紀人。至於馬英九會不會被李登輝牽制住,那是另一回事了,須待後續的觀察。

新執政團隊應在日本找新朋友

3月22日台灣的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國民黨的馬英九以極大的差距擊敗民進黨的謝長廷。與台灣關係密切的國家中,對此結果感到驚訝、不舒服的大概首推日本,也只有日本。其全國性的媒體翌日對此一發展,皆有不少的報導,第一大報『讀賣新聞』頭版頭條標題「馬氏將成為台灣總統 對中國融合派壓倒性勝利」;然後第一句話「從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轉變成以和中國融合為目標的國民黨」,接著由2版到4版,包括「社論」,有好多篇大幅的分析,內容比數月前南韓李明博當選總統多好幾倍,這即可知道日本多麼在意台灣這次的大變化。

日不適應民進黨失去政權

就算年初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已慘敗過一次,所謂「親台(獨)」日媒這幾個月依舊對謝長廷寄予逆轉勝的厚望。譬如:直到選前,評論家鳥居民還在右翼喉舌的『正論』雜誌上說台灣人和日本人相互最親,如親戚般;舉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夫人盧千惠去年春天岀的自傳如何推崇日本。……日本是台灣人「想要去旅遊」、「尊敬」的第一名國家,……而亞洲鄰國不是都像台灣這樣,有的國家「行暴政、煽動反日」(暗指中國),但是,台灣恐怕也會出現這樣的政治人物(暗指馬英九)。
又謂馬英九出身跟國民黨敗逃而來到台灣的大陸人家庭,指馬如果當選的話,中國大陸就會和馬英九一起利用「尖閣列島(日稱的釣魚台)」煽動「反日」。不過,台灣已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的「去蔣」、「去中」……,所以鳥居民預測「謝長廷會贏」。
有趣的是,日本的財經雜誌雖然也扯馬的背景、國共歷史等等,但說法比較中性,點岀民進黨執政這些年無法因應中國大陸和國民黨的變化,而認為馬可以重建「中美台三角關係」,成不成在考驗馬的魄力。
日本報紙媒體到投票前夕或3月22當天才淡淡的鬆口:「馬佔優勢」。而晚上選票尚未開完,日媒見情勢馬英九篤定當選,右翼的『產經新聞』網站即透過對拓殖大學海外事情研究所澀谷司副教授的訪談表示「日本對台影響力會下降」。(從相反角度來看這句話,亦不難體會民進黨執政期間日對台影響力多大)還有別的評論說,李登輝、陳水扁以來吸票原動力的「台灣意識」失去了吸票能力;帝塚山大學教授伊原吉之助則說「台灣錯失政治安定的好機會」,他用過去獨裁國民黨的印象,推衍總統、立法院都在國民黨手裡,沒有制衡,必定「絕對腐化」,不講總統若是謝長廷、立法院是國民黨居絕對多數,台灣勢將再空轉至少4年,也不提這些年民進黨即使有國民黨監督、制衡,照樣貪腐。說穿了,就是對傾獨的民進黨未能繼續掌權很「不適應」。
日本外務省官員倒是持平地認為「台日關係不會產生大變化」;外相高村正彥3月22日在外訪回程途中,也向記者團表示「與台灣維持非政府的實務關係。希望兩岸進行和平對話,盡早解決問題」。當然,也有人認為,下一屆的國民黨政府,和過去8年的陳水扁政權將「釣魚台的影響壓到最小」,而在國防上以美國作後盾並和美國的盟國日本加強關係比較,可能是「實務而較淡泊的關係」。不管怎樣,馬英九去年11月訪日時,與日方朝野人士會面,已再三表示願意跟日本強化經濟、文化等實務關係了。

日最沒資格批蔣

既然台灣本身的民意有了新的匯聚與潮流,那麼,台日關係的內涵是不是也該做些調整呢?
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從有邦交到無邦交,從以前的國民黨到民進黨,都有一個共通的毛病,就是偏愛跟日本的保守派或右翼打交道,民進黨政府尤其是如此。
在此不妨簡略回憶這個過程。戰後的國民黨,為了打國共內戰,很快即召請日本前帝國軍人指導如何「反共」、軍事訓練(白團)和部署,不但使這一干帝國軍人躲過軍事審判,沒有經過清算和反省,還讓日本有了切入分離兩岸的戰略立足點。
台日有外交時,台灣是和日本執政的保守自民黨政府打交道,中(台)日斷交,台灣更是光靠自民黨內如藤尾正行之類的右派維繫關係。到李登輝時代後期,日本所謂的「親台派」,無論是政壇人士或民間學者幾乎清一色都是右翼。只是那時日方交往的對象還維持是國民黨。
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日本友台人士、國會議員團體立刻將國民黨一腳踢開,和民進黨建立密切的關係,相對的,不僅跟國民黨幾乎斷線,甚至反過來與民進黨採同一口徑批判國民黨的過去,右翼勢力公開協助台獨,為說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的不是。其實,全球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中國人及外國人都可以批評當年蔣介石、國民黨的獨裁,就是日本(特別是保守派、右翼)最沒資格如此批評――因為日本是蔣介石、國民黨獨裁最大的受益者。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很多人由於蔣介石、國民黨過去的獨裁而受到迫害、壓抑,人民享受不到民主、自由,當然可以批評以前的國民黨。然而,對於日本自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中國、割據台灣,在蔣介石一句「以德報怨」,並為了爭取戰後日本政府的外交承認,作為反共鬥爭的外交力量,便放棄要求日本賠償。於是,1952年4月24日的「中(台灣)日和平條約」附著一份「議定書」,其中第1條第2項載明「中華民國作為對日本國民寬大與善意的表示,自動放棄根據舊金山和約第14條a款1項日本應該提供役務的利益。」
二戰前的中國人民和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受到極大的傷害,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正因為獨裁,未經人民事前的聽證、討論和同意,和日本談判,就為了眼前短暫的政治利益,逕自放棄龐大的賠償,只有獨裁才能壓得住人民內心的不滿與反對。
1972年,日本轉而與中國大陸談判建交時,又拿著台灣放棄賠償作擋箭牌,阻擋大陸政府索償的要求。9月29日大陸與日本建交的政府聯合聲明裡,取得了「(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的協議。簡言之,蔣介石為了爭取日本的外交,不惜放棄要求日本賠償,害得兩岸包括慰安婦在內,所有戰爭受害民眾要求日本賠償甚至打官司仍困難重重,迄今日本連句正式道歉都沒有,遑論賠償,等於憑白受害、犧牲,而蔣介石卻只換來短短20年的外交承認,多麼的不值得。

用新作法處理台日關係

日本保守派和右翼一向以擴張「日本國家利益」至上,不屑他國的感情和利益,他們之所以表面上「友台(=友獨)」,是要運作、誘導台灣與大陸分割,並做主權對抗、軍事對抗,當日本牽制大陸的「馬前卒」。
國民黨嚐過了這幾年被日本冷落的滋味,應該牢記教訓且有所覺悟。總統大選前馬英九、謝長廷訪日都去見右翼大老石原慎太郎等人,謝長廷屬傾獨的民進黨,本來就是跟日本右翼最親,右翼亦視謝為會臣服於日本利益(釣魚台、反中親日)的「自己人」,而馬英九再麼怎展現誠意,保守派還是強調他是「外省人」。日本政壇有各種政治勢力,台灣不必只跟保守派或右翼來往,日本也有不妨礙兩岸發展關係的進步人士,這些人甚至願意岀力協助、牽線兩岸來往、融合。台灣過去常意識形態掛帥,排斥日本「親中(大陸)」團體,樹立不必要的敵人,現在應該要有新的觀念和作法,試著跟日本「親中」團體建立關係,在「中台日」間設置新的對話、協調管道,不僅不對抗、不挑戰「中日關係」,甚且從中取得默契和和諧,說不定台日關係反而可以開拓出更寬廣的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