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新執政團隊應在日本找新朋友

3月22日台灣的總統大選塵埃落定,國民黨的馬英九以極大的差距擊敗民進黨的謝長廷。與台灣關係密切的國家中,對此結果感到驚訝、不舒服的大概首推日本,也只有日本。其全國性的媒體翌日對此一發展,皆有不少的報導,第一大報『讀賣新聞』頭版頭條標題「馬氏將成為台灣總統 對中國融合派壓倒性勝利」;然後第一句話「從傾向『台灣獨立』的民進黨轉變成以和中國融合為目標的國民黨」,接著由2版到4版,包括「社論」,有好多篇大幅的分析,內容比數月前南韓李明博當選總統多好幾倍,這即可知道日本多麼在意台灣這次的大變化。

日不適應民進黨失去政權

就算年初的立委選舉民進黨已慘敗過一次,所謂「親台(獨)」日媒這幾個月依舊對謝長廷寄予逆轉勝的厚望。譬如:直到選前,評論家鳥居民還在右翼喉舌的『正論』雜誌上說台灣人和日本人相互最親,如親戚般;舉台灣駐日代表許世楷夫人盧千惠去年春天岀的自傳如何推崇日本。……日本是台灣人「想要去旅遊」、「尊敬」的第一名國家,……而亞洲鄰國不是都像台灣這樣,有的國家「行暴政、煽動反日」(暗指中國),但是,台灣恐怕也會出現這樣的政治人物(暗指馬英九)。
又謂馬英九出身跟國民黨敗逃而來到台灣的大陸人家庭,指馬如果當選的話,中國大陸就會和馬英九一起利用「尖閣列島(日稱的釣魚台)」煽動「反日」。不過,台灣已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的「去蔣」、「去中」……,所以鳥居民預測「謝長廷會贏」。
有趣的是,日本的財經雜誌雖然也扯馬的背景、國共歷史等等,但說法比較中性,點岀民進黨執政這些年無法因應中國大陸和國民黨的變化,而認為馬可以重建「中美台三角關係」,成不成在考驗馬的魄力。
日本報紙媒體到投票前夕或3月22當天才淡淡的鬆口:「馬佔優勢」。而晚上選票尚未開完,日媒見情勢馬英九篤定當選,右翼的『產經新聞』網站即透過對拓殖大學海外事情研究所澀谷司副教授的訪談表示「日本對台影響力會下降」。(從相反角度來看這句話,亦不難體會民進黨執政期間日對台影響力多大)還有別的評論說,李登輝、陳水扁以來吸票原動力的「台灣意識」失去了吸票能力;帝塚山大學教授伊原吉之助則說「台灣錯失政治安定的好機會」,他用過去獨裁國民黨的印象,推衍總統、立法院都在國民黨手裡,沒有制衡,必定「絕對腐化」,不講總統若是謝長廷、立法院是國民黨居絕對多數,台灣勢將再空轉至少4年,也不提這些年民進黨即使有國民黨監督、制衡,照樣貪腐。說穿了,就是對傾獨的民進黨未能繼續掌權很「不適應」。
日本外務省官員倒是持平地認為「台日關係不會產生大變化」;外相高村正彥3月22日在外訪回程途中,也向記者團表示「與台灣維持非政府的實務關係。希望兩岸進行和平對話,盡早解決問題」。當然,也有人認為,下一屆的國民黨政府,和過去8年的陳水扁政權將「釣魚台的影響壓到最小」,而在國防上以美國作後盾並和美國的盟國日本加強關係比較,可能是「實務而較淡泊的關係」。不管怎樣,馬英九去年11月訪日時,與日方朝野人士會面,已再三表示願意跟日本強化經濟、文化等實務關係了。

日最沒資格批蔣

既然台灣本身的民意有了新的匯聚與潮流,那麼,台日關係的內涵是不是也該做些調整呢?
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從有邦交到無邦交,從以前的國民黨到民進黨,都有一個共通的毛病,就是偏愛跟日本的保守派或右翼打交道,民進黨政府尤其是如此。
在此不妨簡略回憶這個過程。戰後的國民黨,為了打國共內戰,很快即召請日本前帝國軍人指導如何「反共」、軍事訓練(白團)和部署,不但使這一干帝國軍人躲過軍事審判,沒有經過清算和反省,還讓日本有了切入分離兩岸的戰略立足點。
台日有外交時,台灣是和日本執政的保守自民黨政府打交道,中(台)日斷交,台灣更是光靠自民黨內如藤尾正行之類的右派維繫關係。到李登輝時代後期,日本所謂的「親台派」,無論是政壇人士或民間學者幾乎清一色都是右翼。只是那時日方交往的對象還維持是國民黨。
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日本友台人士、國會議員團體立刻將國民黨一腳踢開,和民進黨建立密切的關係,相對的,不僅跟國民黨幾乎斷線,甚至反過來與民進黨採同一口徑批判國民黨的過去,右翼勢力公開協助台獨,為說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的不是。其實,全球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中國人及外國人都可以批評當年蔣介石、國民黨的獨裁,就是日本(特別是保守派、右翼)最沒資格如此批評――因為日本是蔣介石、國民黨獨裁最大的受益者。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很多人由於蔣介石、國民黨過去的獨裁而受到迫害、壓抑,人民享受不到民主、自由,當然可以批評以前的國民黨。然而,對於日本自甲午戰爭到二次世界大戰的侵略中國、割據台灣,在蔣介石一句「以德報怨」,並為了爭取戰後日本政府的外交承認,作為反共鬥爭的外交力量,便放棄要求日本賠償。於是,1952年4月24日的「中(台灣)日和平條約」附著一份「議定書」,其中第1條第2項載明「中華民國作為對日本國民寬大與善意的表示,自動放棄根據舊金山和約第14條a款1項日本應該提供役務的利益。」
二戰前的中國人民和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受到極大的傷害,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正因為獨裁,未經人民事前的聽證、討論和同意,和日本談判,就為了眼前短暫的政治利益,逕自放棄龐大的賠償,只有獨裁才能壓得住人民內心的不滿與反對。
1972年,日本轉而與中國大陸談判建交時,又拿著台灣放棄賠償作擋箭牌,阻擋大陸政府索償的要求。9月29日大陸與日本建交的政府聯合聲明裡,取得了「(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爭賠償要求。」的協議。簡言之,蔣介石為了爭取日本的外交,不惜放棄要求日本賠償,害得兩岸包括慰安婦在內,所有戰爭受害民眾要求日本賠償甚至打官司仍困難重重,迄今日本連句正式道歉都沒有,遑論賠償,等於憑白受害、犧牲,而蔣介石卻只換來短短20年的外交承認,多麼的不值得。

用新作法處理台日關係

日本保守派和右翼一向以擴張「日本國家利益」至上,不屑他國的感情和利益,他們之所以表面上「友台(=友獨)」,是要運作、誘導台灣與大陸分割,並做主權對抗、軍事對抗,當日本牽制大陸的「馬前卒」。
國民黨嚐過了這幾年被日本冷落的滋味,應該牢記教訓且有所覺悟。總統大選前馬英九、謝長廷訪日都去見右翼大老石原慎太郎等人,謝長廷屬傾獨的民進黨,本來就是跟日本右翼最親,右翼亦視謝為會臣服於日本利益(釣魚台、反中親日)的「自己人」,而馬英九再麼怎展現誠意,保守派還是強調他是「外省人」。日本政壇有各種政治勢力,台灣不必只跟保守派或右翼來往,日本也有不妨礙兩岸發展關係的進步人士,這些人甚至願意岀力協助、牽線兩岸來往、融合。台灣過去常意識形態掛帥,排斥日本「親中(大陸)」團體,樹立不必要的敵人,現在應該要有新的觀念和作法,試著跟日本「親中」團體建立關係,在「中台日」間設置新的對話、協調管道,不僅不對抗、不挑戰「中日關係」,甚且從中取得默契和和諧,說不定台日關係反而可以開拓出更寬廣的空間呢。

沒有留言: